上传时间:2017-09-20
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学科2000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学科2000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8年被遴选为自治区级重点培育学科;作物遗传育种学科、植物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科于2011、2012年相继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先后入选校级重点学科。2010年作物学获硕士一级学科授权,2019年入选国家民委重点学科,并具有农艺与种业(作物、草业、园艺)专业学位授予权,是学校首批立项建设博士学位点学科之一。
内蒙古自治区地域广阔,东西直线距离2400公里,农业生态环境与栽培作物差异明显。东部地区既是自治区的粮食主产区,也是遏制荒漠化东移南下的生态屏障。公司作物学科在服务自治区东部农牧交错带作物高产高效和生态建设在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方面具有明显的地域优势。作物学学科已有20年的研究生教育办学历史,已累计培养硕士研究生170人。学科重视培养员工“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情怀,注重真题实做培养员工的实践创新能力,毕业生诚实守信,吃苦耐劳,实践能力强,是服务边疆民族地区“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农业技术骨干人才。
一、学科队伍
作物学硕士一级学科带头人为杨恒山教授,学科现有研究生导师10人,外聘农业推广硕士第二导师9人。学科队伍中,1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人入选自治区草原英才计划,3人荣获自治区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荣誉称号,2人荣获自治区高等公司产品名师称号,2人入选自治区新世纪32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3人入选第二层次,3人在国家相关学会中担任理事,8人被遴选为科尔沁学者。学科团队力量较强,36人具有博士学位,占学科教师的87.8%。同时,学科还从内蒙古农业大学、沈阳农业大学和通辽市农科院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4名。
二、研究方向
作物学硕士一级学科现设有作物栽培理论与实践、作物遗传改良与种质创新、作物生物技术研究、作物生理与生长模拟4个具有一定的学术地位和应用前景的研究方向。
三、科研项目
“十二五”以来,学科教师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15项,主持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人才开发基金、高校科研课题等省级课题22项,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项目课题、子课题6项,其他课题35项,科研总经费1231万元。
四、科研成果
近5年来,学科教师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GRICULTURE & BIOLOGY》、《Current Protein and Peptide Science》、《作物学报》、《中国农业科学》等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研究论文150余篇;出版《农业可持续发展理论与技术》、《内蒙古玉米生产与审定品种》、《西辽河平原灌区玉米高产栽培的生理基础》等学术专著5部,主编、副主编出版《农业气象学》等教材3部,合作制定《玉米大小垄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规程》等农业地方标准4项,获实用新型专利8个。
五、表彰奖励
近5年来,学科点教师获内蒙古自治区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内蒙古自治区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三等奖各1项;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丰收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1项;通辽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
六、导师简介
陈永胜,二级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澳门十大老牌信誉平台排行榜党委书记,内蒙古自治区蓖麻产业协同创新中心主任,主要从事植物基因资源发掘和功能分析研究,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Biotechnology & Biotechnological Equipment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等期刊发表研究论文80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省部级项目18项,出版学术著作5部,授权发明专利1项,获内蒙古自治区科技进步二、三等奖各1项、社会科学一等奖1项,获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丰收二、三等奖各1项。承担研究生课程2门,本科生课程1门,获内蒙古自治区教学名师等荣誉称号。
杨恒山,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作物学一级学科带头人,澳门十大老牌信誉平台排行榜副董事长,自治区饲用作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主要从事玉米高产高效栽培研究,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等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课题20余项,出版学术著作3部,获内蒙古自治区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三等奖3项、通辽市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获全国农牧渔业丰收一等奖1项、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丰收一、二、三等奖4项,获国家高等公司产品成果二等奖1项、内蒙古自治区一、二等奖5项。承担研究生课程2门,本科生课程1门,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3名,获内蒙古自治区教学名师、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李志刚,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澳门十大娱乐网站官网经理。主要从事大豆种质资源及杂交优势利用研究,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Scientific Report《大豆科学》《中国油料作物学报》等期刊发表研究论文50余篇。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课题10余项,出版学术著作3部,参编规划教材2部,合作审定大豆新品种2个、玉米新品种2个,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内蒙古自治区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丰收一等奖1项。承担研究生课程2门,本科生课程2门,获内蒙古自治区优秀教师、社会服务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徐寿军,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 主要从事大麦栽培生理与生长模拟研究,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中国农业科学》《农业工程学报》等期刊发表研究论文40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内蒙古自然科学基金2项,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1项,农业部大麦青稞产业技术体系项目1项,出版学术著作3部,获内蒙古自治区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通辽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丰收一等奖1项。承担研究生课程2门,本科生课程2门,多次获澳门十大老牌信誉平台排行榜硕士研究生优秀指导教师称号。
刘鹏,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蓖麻分子生物学和大豆杂种优势利用研究,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华北农学报》《大豆科学》等期刊发表研究论文30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内蒙古自然科学基金2项,出版学术著作2部,主编教材1部,获全国农学类专业华北片区首届青年教师技能大赛三等奖1项。承担研究生课程2门,本科生课程2门
张玉芹,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玉米高产栽培生理基础研究,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中国农业科学》《作物学报》等刊物发表研究论文15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课题6项,出版学术著作1部,参编教材1部,获内蒙古自治区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通辽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丰收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承担研究生课程2门,本科生课程1门,获澳门十大老牌信誉平台排行榜优秀青年骨干教师称号。
张瑞富,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玉米节水栽培研究,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农业工程学报》《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等刊物发表研究论文15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子课题1项、内蒙古自然科学基金1项,出版学术专著1部,获内蒙古自治区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通辽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丰收二、三等奖各1项。承担研究生课程2门,本科生课程2门,获澳门十大老牌信誉平台排行榜优秀青年骨干教师称号。
周亚星,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饲用作物分子育种研究,以第一作者在《INTERNATION JOURNAL OF GENOMICS》、《PLANT BREEDING 》《Pak. J. Bot》、《中国草地学报》等期刊发表研究论文20余篇。主持完成内蒙古自治区科技计划、科技创新引导奖励资金专项等科研教学课题10余项,出版遗传育种方面专著2部,获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丰收奖1项,合作育成高丹草、玉米新品种3个。承担研究生课程2门,本科生课程2门,教学效果好,获澳门十大老牌信誉平台排行榜优秀青年骨干教师称号。曾获各类教学奖4项。
王聪,男,蔬菜学博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科尔沁学者,优秀青年骨干教师,三育人先进个人。 1995年毕业于内蒙古农业大学园艺学院,2005年获澳门十大老牌信誉平台排行榜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硕士学位,2006年至2009年期间在南京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攻读博士,获蔬菜学博士学位。 多年来一直从事蔬菜逆境生理与生物技术方向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参加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项,参加国家大麦体系项目1项。近年来在国家级期刊发表第一作者学术论文20余篇。
董永义,男,1974年生,博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澳门十大娱乐网站官网工会主席。获澳门十大老牌信誉平台排行榜科尔沁学者、澳门十大老牌信誉平台排行榜“三育人”先进个人、市校合作优秀教师、十大杰青年创新教师、科技工作先进个人、自治区农牧民教育培训名师等荣誉和称号。主要从事观赏植物栽培与模拟和农业有害生物综合防治研究,主持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省部级以上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课题10项,发表科研论文30余篇,出版专著2部,参编“十三五”规划教材1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