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传时间:2016-03-01
一、建设历程
1979 年建立草学专业、1980 年建立农学和植保专业,组建了植物、植物生理、生化、微生物、遗传学、植物病理、昆虫学、生态学等实验室。2001 年成立了生物技术专业,增设了生物技术、植物组织培养实验室。2004 年,植物生产实验室通过了自治区双基实验室合格评价,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植物生产类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在自治区组织的2008年度自治区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评审中,公司《植物生产类实验教学中心》被评为自治区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二、实验室条件
植物生产类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包括生物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下属11个分实验室,即:
1.植物学实验室:面积160m(2个实验室,每个80 m,以下同),按40 人同时上课设计,人均使用实验室面积为4.0 m;
2.植物学分类实验室:面积160m(2个实验室,每个80 m,以下同),按40 人同时上课设计,人均使用实验室面积为4.0 m;
3.植物生理实验室:面积160 m,按40 人同时上课设计,人均使用实验室面积为4.0 m;
4.基础生物化学实验室:面积160 m,按40 人同时上课设计,人均使用实验室面积为4.0 m;
5.植物遗传实验室:面积160 m,按40 人同时上课设计,人均使用实验室面积为4.0 m;
6.植物组织培养实验室:面积120 m,按30 人同时上课设计,人均使用实验室面积为4.0 m;
7.植物营养与诊断实验室:面积160 m,按40 人同时上课设计,人均使用实验室面积为4.0 m;
8.植物生态实验室:面积160 m,按40 人同时上课设计,人均使用实验室面积为4.0 m;
示范中心总面积面积1240 ㎡,仪器设备1200余件,总值720 万元,其中10万元以上仪器设备 7 件套,总值 171 万元。近五年仪器设备投入 500 万元。
三、教学与科研情况
示范中心面向澳门十大娱乐网站官网6 个专业,实验员工数1000 多人。近3年来,示范中心教师先后主持教育部新世纪人才计划基金1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项,主持内蒙古自然科学基金、教育厅基金、财政厅基金等科研课题84项,参加国家973、国家行业科技等课题12项,科研总经费1005.27万元;发表研究论文286篇,出版学术专著13部、教材6部;进5年来,选育作物新品种4个;获自治区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获省级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获丰收计划一、二、三等奖各1项。
四、团队队伍与特色
表1 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成员简表
序号 | 姓 名 | 性别 | 出生 年月 | 学位 | 专业技术职务 | 所属二级学科 | 中心工作年限 | 中心 职务 | 中心工作职责 | 是否专职 | 兼职人员所在单位、部门 |
1 | 李志刚 | 男 | 1967.3 | 博士 | 教授 | 作物栽培 | 4 | 主任 | 实验教师 | 是 | |
2 | 周亚星 | 女 | 1981.10 | 博士 | 讲师 | 作物育种 | 4 | 副主任 | 实验教师 | 是 | |
3 | 杨恒山 | 男 | 1970.8 | 博士 | 教授 | 作物栽培 | 4 | 教师 | 实验教师 | 是 | |
4 | 张永亮 | 男 | 1959.2 | 博士 | 教授 | 草业科学 | 4 | 教师 | 实验教师 | 是 | |
5 | 张淑艳 | 女 | 1964.4 | 博士 | 教授 | 植物生态 | 4 | 教师 | 实验教师 | 是 | |
6 | 郑根昌 | 男 | 1959.9 | 学士 | 教授 | 植物遗传 | 4 | 教师 | 实验教师 | 是 | |
7 | 范富 | 男 | 1963.7 | 学士 | 教授 | 植物营养 | 4 | 教师 | 实验教师 | 是 | |
8 | 张玉霞 | 女 | 1965.2 | 博士 | 教授 | 植物生理 | 4 | 教师 | 实验教师 | 是 | |
9 | 王云 | 男 | 1960.4 | 学士 | 教授 | 作物栽培 | 4 | 教师 | 实验教师 | 是 | |
10 | 宋桂云 | 女 | 1970.6 | 博士 | 教授 | 植物营养 | 4 | 教师 | 实验教师 | 是 | |
11 | 刘贵峰 | 女 | 1975.5 | 博士 | 教授 | 园林植物 | 4 | 教师 | 实验教师 | 是 | |
12 | 王聪 | 男 | 1969.9 | 博士 | 教授 | 园艺栽培 | 4 | 教师 | 实验教师 | 是 | |
13 | 刘鹏 | 男 | 1975.9 | 博士 | 副教授 | 植物遗传 | 4 | 教师 | 实验教师 | 是 | |
14 | 包金花 | 女 | 1969.07 | 博士 | 副教授 | 园艺栽培 | 4 | 教师 | 实验教师 | 是 | |
15 | 高凯 | 男 | 1979.10 | 博士 | 副教授 | 草地培育 | 4 | 教师 | 实验教师 | 是 | |
16 | 周立业 | 女 | 1969.4 | 博士 | 副教授 | 牧草育种 | 4 | 教师 | 实验教师 | 是 | |
17 | 范秀艳 | 女 | 1975.6 | 博士 | 副教授 | 组织培养 | 4 | 教师 | 实验教师 | 是 | |
18 | 张玉芹 | 女 | 1977.4 | 博士 | 副教授 | 生物化学 | 4 | 教师 | 实验教师 | 是 | |
19 | 贾俊英 | 女 | 1973.9 | 博士 | 副教授 | 植物生理 | 4 | 教师 | 实验教师 | 是 | |
20 | 张丽娟 | 女 | 1965.5 | 硕士 | 副教授 | 植物病理 | 4 | 教师 | 实验教师 | 是 | |
21 | 董永义 | 男 | 1974.1 | 博士 | 副教授 | 花卉栽培 | 4 | 教师 | 实验教师 | 是 | |
22 | 邰继承 | 男 | 1977.10 | 博士 | 讲师 | 植物营养 | 4 | 教师 | 实验教师 | 是 | |
23 | 张瑞富 | 男 | 1979.4 | 硕士 | 副教授 | 作物栽培 | 4 | 教师 | 实验教师 | 是 | |
24 | 张卫国 | 男 | 1971.2 | 硕士 | 副教授 | 草业科学 | 4 | 教师 | 实验教师 | 是 | |
25 | 刘庭玉 | 男 | 1978.4 | 博士 | 讲师 | 草业科学 | 4 | 教师 | 实验教师 | 是 | |
26 | 张宁 | 男 | 1973.12 | 学士 | 讲师 | 农业昆虫 | 4 | 教师 | 实验教师 | 是 | |
27 | 张庆国 | 男 | 1974.1 | 硕士 | 讲师 | 微生物 | 4 | 教师 | 实验教师 | 是 | |
28 | 任秀珍 | 女 | 1978.9 | 博士 | 讲师 | 草业科学 | 4 | 教师 | 实验教师 | 是 | |
29 | 候迷红 | 女 | 1976.08 | 硕士 | 讲师 | 植物营养 | 4 | 教师 | 实验教师 | 是 | |
30 | 徐寿军 | 男 | 1969.12 | 博士 | 教授 | 作物模拟 | 4 | 教师 | 实验教师 | 是 |
示范中心教师队伍共有30人,均为专职教师,教师队伍具有高学历、高职称和年轻化的特点。队伍中21人具有博士学位,占队伍的70.0%;12人具有教授职称,占队伍的40.0%;45岁以下的教师22人,占队伍的73.3%。
把本院6 个本科专业的有关植物生产类方面的实验室(共 7 个分实验室)归入植物生产类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统一管理和使用,提高了实验室、实验教学仪器设备的利用率,提高了实验教学质量。
建立“开放式、研究性”的实验教学新模式,不断提升员工的科学素养和综合实践能力。实验内容开放(员工自己设计和完成实验)和实验室24 小时开放。
五、自我评价
建立全天候开放管理平台和完整的管理制度,实验室作到时间、内容的真正开放,满足员工自主实验设计与个性发展等需要。近二年到示范中心开展教学科研的员工人数达500人次。鼓励员工自主完成教学科学研究课题,科研素养提升,毕业论文质量明显提高。
建立适宜的实验教学体系,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质量和开设的学时数不断提高,多媒体教育信息技术和专题学习网站应用于实验教学环节中,实验教材建设效果显著,实验教学条件和指导力量基本满足实现培养既全面发展又有个性拓展的新型人才的需要。
实验室管理建设信息化、智能化管理,实现了资源共享,提高了仪器设备的利用率,实验室的资源得到充分发挥,实验室功能和效率提高。